媒体眼中的高压氧(1)
发布日期:2021-01-22

 以下文章来源各大媒体

微信图片_20210202115059.png

 

导语:“高压氧舱”,或许是一个让人们既陌生又略感熟悉的名词。近年来,高压氧舱作为一款新兴的保健产品,正在逐步从医院和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保健品市场的一匹黑马。毋庸置疑,这是一款与氧气有关的产品。而氧气,又是我们人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的“救命稻草”。2019年,随着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研究氧气的三位学者,悄然间,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对氧气重要性的重新思考。我们一生的时间里,大量的氧气竟都被我们“浪费”了。反之,我们只要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氧气,很多疾病都可以被有效预防和治疗。就连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一些患者在高压氧舱的配合治疗下,竟都逐渐痊愈。

 

1777年,一位瑞典籍的药剂师——卡尔·舍勒,在一次将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共热的实验中,意外的发现了一种奇怪的 “火气”。后来,经过舍勒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这种“火气”就存在于空气中,并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年仅32岁的舍勒,一个连大学文凭都没有的年轻人,却在两年前就已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是年他发现的这个“火气”,后来被正式更名为:氧气。

 

微信图片_20210202114504.jpg

 

仅管我们都知道氧气的重要性,但如何用科学证明氧气对人体的必要性,这个过程依旧漫长而又复杂。两个半世纪以来,科学家对氧气做了很多研究,但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科学家得从基因和细胞与氧气的关系着手,这绝非易事!

   

在舍勒发现氧气后的第242个年头,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细胞和氧气之间微妙的关系,即:细胞是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耗费了三位科学家毕生的心血。他们的研究成果解答了“当生命体缺氧以后,细胞是如何通过调节基因活动来提高摄氧能力”的问题,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2019年10月7日,为了表彰三位科学家在氧气研究方面的贡献,向他们颁发了诺贝尔医学奖。诺奖评审委员称此项成果为人类开发出“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微信图片_20210202114508.png

  

其实早在193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生理学家奥拓‧沃尔伯格(Otto Warburg)就发布过这样的言论:「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慢性病导致的,而绝大部分慢性病都是缺氧造成的。」这种观点也被诺贝尔医学奖提名的日本医生野口英世认同:他说,缺氧乃万病之源。比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失眠,头晕,胸闷心慌,气短,体力不佳,精神不振等,都是由于身体缺氧引起的。

 

微信图片_20210202114512.png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会说,我们天天呼吸空气,既便是在封闭的空间里,也有空调、抽风机交换空气,怎么可能缺氧?如果缺氧,不就是没法呼吸了吗?

 

这是对缺氧的一种狭义的理解。从医学角度来看,只要吸入的氧气不足以供应身体所需,就是缺氧。这种缺氧,大脑可能并不会在短时间内给我们发出提示信号。比如说,我们长期处在密闭拥挤的空间,像地铁、公车、办公室、教室、厨房、KTV等,空气中的含氧量会下降到19%,甚至18%。而空气正常含氧量应为21%,19.5%就已经是人体能够承受的临界值,低于这个量,人就会变得呼吸加速、感觉到疲劳和无力感。那么,如果去到开阔的地方,空气含氧量达到21%,然后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气就可以进入身体消灭疾病的细胞了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若如此,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天天处在原生态的环境里,为什么平均寿命还那么低呢?因为我们能整整吸进肺里并为身体血液所吸收的氧气,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每一口呼吸都会吸收一定量的氧气进到肺动脉,但是每“一口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氧气又被肺部排出,因为我们吸收不了。而这”一口气“里不到三分之一的氧气,到达组织末端的时候,连我们吸入胸腔的氧气的一成还不到。

 

微信图片_20210202114516.png

 

深处都市之中的我们,不仅处在全球性生态缺氧的环境里,而且每天都处在极大的个人压力、过劳、忙碌、焦虑、情绪起伏、大量用脑的生活里;人们都存在慢性缺氧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运动也使得我们心肺机能下降,又会导致我们的吸氧不足,身体过敏。再加上如果我们还有抽烟的习惯,或存在呼吸循环、血液循环的基础性疾病,这更是对本就不足的氧气进一步过量消耗,久而久之,势必会带来对健康的伤害。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解决普遍性的缺氧问题?

答案是要提高氧分压,借助外力帮助我们提升血氧含量,让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推动组织细胞正常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202114523.png

 

援引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以色列进行的高压氧疗法实验,“扭转了生物衰老的两个关键指标——端粒缩短和功能失常的衰老细胞的积累。特拉维夫大学医学系教授萨伊·伊弗拉迪(Shai Efrati)教授认为“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生物学的‘圣杯’,许多药理和环境干预措施正在被广泛探索,希望能够使端粒拉长”。这次实验中,他们分别让35位6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每天90分钟每周五次,持续三个月进行高压氧疗后,这些老人的衰老细胞减少37%,端粒重新生长20%以上。而这两个数据意味着:这些老人的身体年轻了25岁!由此证明老化确实可以在基本的细胞生物学水平上逆转。而实现这一逆转的工具就是高压氧舱。

 

微信图片_20210202114528.png

 

从国内高压氧科技发展的情况看,成立于2016年的珠海优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应该是国内在民用高压氧舱研究生产方面的领先者,他们旗下的珠海优氧研究院就这些国际获奖论题及观点展开详细研究,发明优氧健康舱,让高压氧舱不仅仅只是在生物医学界被论证,而是让高压氧实实在在进入普通人的日常保健保养,据了解优氧在全国七个地区设立了直营体验店,也有不少消费者从2017年就开始购买优氧健康舱在家中使用,目前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忠实用户和数据,这些用户也是高压氧应用于生命健康日常保健的第一批受益者。

 

特别申明

亲们,优氧健康舱不是医院治疗,也不是门诊急救,我们只是在通过大自然的精华挑战当下医院的不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明白:氧气不足是万病之源!